電 話:0739-2622303
傳 真:0739-2888268
地 址:邵東縣金利華酒店二棟3樓
省優工程年年創--記全國建設系統勞模劉祖社
作者:湖南工人報 來源:湖南工會網 :2014-11-16 閱讀數:
榮譽檔案
劉祖社,現任湖南省泓光建筑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湖南金利華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2002年以來當選為省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第十四屆人大代表。2000年榮獲建設部全國建設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 記者 申文珍
自1978年以來,劉祖社共承建了五十余個工程項目,建筑工程優良率達到100%,且連續8年受到邵東縣人民政府的立功嘉獎。這只建筑領域的“領頭雁”,用他自己的行動再次證明了一句老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在夾縫中求生存
劉祖社生于邵東,17歲他高中畢業時,正遇上“文革”,失去了繼續上學的機會。就在他感到前路茫茫之時,兩市鎮建筑公司向社會招收品學兼優的建筑工人。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該公司,當上了一名當時人人稱羨的“工人”。
當上工人之初,劉祖社就有遠大理想——一定要在建筑施工科技和經營領域干出點名堂。
為掌握過硬的建筑技術,劉祖社堅持刻苦自學,利用業余時間系統學習了《建筑識圖》、《工程驗收規范》、《建筑學》、《建筑制圖》等專業基礎知識。1989年,他脫產到中南工業大學工民建專業學習兩年,還虛心拜全國著名的土木結構專家、湖南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羅國強為師,孜孜以求接受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指導。30多年來,他以頑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系統鉆研建筑專業知識,以優良的成績晉升為建筑工程師。
1994年,劉祖社從兩市鎮建筑公司調到縣建筑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兼項目經理,當時的縣建筑公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處于虧損狀態,職工思想渙散。劉祖社清醒地認識到:質量和信譽是企業的生命。在夾縫中求生存,創優良工程才是唯一出路。他要求所有自己做的項目,都要簽回訪意見單,只有用戶滿意,才是真正的合格。
1995年,他負責施工的縣郵電局兩棟住宅樓,經省市縣有關部門反復核查后被評為省樣板工程,實現了邵東建筑史上省樣板工程零的突破。從1996年至2005年,他每年創建一個省優質樣板工程。
把質量當生命
劉祖社最重視的就是建筑質量,有幾次他都帶病堅守在工地上。就在邵東郵電局住宅樓基礎施工時,為了把住質量關,他親自下井檢查,檢查到第26樁基上來時,突然昏倒在地上,直到工友把他送到醫院才清醒過來。他心里想到的全是項目建設,盡管很累,但他卻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樂趣。
2005年,他在邵東廉橋藥材市場擔任項目總負責人。由于任務大、時間緊,采取加班加點,每晚工作到凌晨二三點。由于勞累過度,患了糖尿病。剛好在這期間,省人大組織去西歐參觀,全邵陽市只有兩個名額且各項出國簽證手續都已辦好。然而。為了完成該項目,他放棄了去國外考察。
在30年的建筑業生涯里,有些單位點名要求他承建,這其中有什么訣竅?劉祖社說,是因為他把質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從原材料開始抓起。他不計成本,只求質量,在施工現場再采取逐層定人把關。他的項目總是以微利的價格高品質的質量售給別人,正是因為他這種重視信譽的精神讓他贏得了口碑。
集智商情商于一身
2005年企業改制重組,改制后更名為湖南省泓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先后承擔大小工程項目十幾處,公司每年完成建筑面積達16萬多平米。2004年,由劉祖社牽頭組建湖南金利華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一個四星級酒店,在2008年元月投入使用,填補了邵東縣無四星酒店的空白,為邵東縣第三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這家酒店也解決了60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下崗職工有200人,每年可為縣財政增創稅收200-300萬元。
劉祖社也是一個熱心公益事業的人,他經常在調查走訪中發現因貧困輟學的孩子。2006年,他在邵東打火機廠做調研時,發現一個小男孩沒考上高中就來打工了,一問才知家里貧困。他于是鼓勵男孩復讀初三再考高中,他答應以后所有的學費都由他承擔,現在小男孩已在讀高二了。2007年到2008年,劉祖社捐款修建縣體育館和捐款冰災、四川地震等共計40多萬元。
2002年以來,他當選為十屆、十一屆人大代表,他積極參加各項代表活動,認真履行代表的職責。他深入群眾當中調查,先后提出和參與提出議案和建議案達100多件,內容涉及到交通、水利、電力、城市規劃、農業、工業、文化等各方面。他先后19次參加檢察院的案卷審理的監督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引起了市、縣檢察院的高度重視。2008年元月,劉祖社向省交通廳寫了《關于邵東八老公路改造的建議》,引起了省交通廳的高度重視,并基本同意邵東縣八老公路在十二五計劃前期列入省路網改造,該建議現在還在跟進。
成功的企業家離不開三商:智商、情商、膽商,劉祖社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他的實力。談及未來,這位商業巨子說,他對自己沒有很高的欲望,他生在邵東長在邵東,他的根在這里,他要好好地為家鄉多做實事,造福于民的實事。
情動于衷
把質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是劉祖社能每年創建一個省優質樣板工程的關鍵,也是他項目應接不暇,并最終使“泓光建筑”走向輝煌的秘訣。透過他的拼搏、他的成功,我們還會在困難面前卻步嗎?還能在庸懶面前投降嗎?是的,他告訴我們——精彩的人生會因不斷進取而沒有終點。
點評人:邵東縣總工會黨組書記 譚利軍